close

2016.8.30更新

關於「減塑」這件事~
這陣子陸陸續續添購了一些物品。

但是今天在臉書社團上看到別人不同的想法,
"利用現在手邊有的東西,不要再衝動消費"

我怎麼左手喊家裡東西好多,右手又買了一堆東西。
是不是很浪費?該不該檢討?

想了想,重點是"需求"。

因為我對這目標是希望達到"持續性"。
用家中現有的物品也是可以做到,但是以對自己了解,絕對無法長久。
因為以前買的東西不符合我的需求。

就是不喜歡隨身帶著體積大或很重的餐盒,也討厭難清潔的杯子。
說要帶也是可以啊,怎麼會不能帶。瞎拚的時候都嘛提很重。
要洗也是可以,就花個5分鐘在流理台前好好洗乾淨。

可是討厭的事情是無法持久下去的。

雖然多花了時間選擇、花了金錢,買了餐具、餐盒、水瓶、吸管等。
(我還問豬頭說:你有沒有覺得我很浪費?他回答說:"有用就好")
甚至還花很多時間縫了環保袋、餐盒提帶。

但是我每次帶出門都覺得開心、好用。包包只需要增加一些空間跟重量,
就能持續地實現減少一次性餐具的目標。
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,覺得這目標會造成很大的不便。
然後終於有一天覺得乾脆算了~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"我的人生中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"

這句話我發現每隔一、兩年就會出現在我的手札裡...

就是對處理家裡不用的雜物覺得很厭煩。

住在寸土寸金的地方,不但壓縮了自己的生活空間,還要替這些沒路用的東西繳房租。

 

仔細觀察,最常用的東西就是那幾樣,

不常用的東西把它放在櫃子收納得好好的,就越不可能被翻出來用。

 

這些雜物到底哪來的?

 

1.贈品

商人用成本低廉的贈品來吸引消費者購買,消費者抱著不拿白不拿的心態帶回家,

拿了之後又覺得對材質有疑慮、看起來很廉價而不去用,最後櫃子越堆越多。

ex.不合size和印廠商名稱的不織布環保購物袋、劣質的餐具杯子。

 

2.無法零買的商品

a.只是壞了一個小扣環,但是只有賣一整包,網路上買運費一次幾10元,比東西還貴。

於是那包只有用一個的小零件,看不知多少年後再有機會用到它。

b.看起來很划算的整箱購買衛生紙、整箱購買洗衣精,省了幾十塊,但是佔了非常多的空間。

曾經買過一箱洗衣精,全部用完已經是兩年後的事..

c.costco一次都要買好幾個,如果不是經常性的消耗品,來猜猜它會放幾年。目前紀錄最久的是

2009年買的一盒超薄垃圾袋(500個),到現在還用不到一半,7年之癢都到了。不過這垃圾袋算是

cp值超高不後悔,其它有保存期限的商品,就會有過期還沒用完的情況。

 

3.衣服、鞋子

a.買的時候總是有美好的想像,回來發現跟自己的style、size根本不合,都沒穿過丟了捨不得,

於是它日復一日地掛在衣架上,期待哪一天亮相的機會。

這種東西要二手是最困難的,沒試穿過size不合風險很大,你知道別人也知道。

b.尤其是貼身用品,材質差的整天穿得不舒服,偏偏很多網路購物都要幾件一組一起買,

但是你不穿個一天根本沒辦法知道好不好穿。穿了後有衛生疑慮不能退也不能捐,久久穿一次還是

覺得怎麼這麼難穿,很想換掉它。

 

4.難用的生活用品

這些東西就像瘟疫一樣,一直增生。

覺得不好用、不符需求,再換別的牌子,但之前那個還很新,丟了可惜。

尤其是體積很大的最讓人頭痛:枕頭、床墊(豬頭夏天用的涼床墊至少就換過5種..)、

毛巾(好在已經有固定愛用牌,不然不吸水的毛巾簡直是個惡夢)

 

5.包材

購物產生的塑膠袋、紙袋、紙箱、填充物。最近受到驚嚇的是在bxq網路購物買了5樣東西一起結帳,

想說在家收貨挺方便的....殊不知它5樣竟然分開寄送,5個箱子,去管理員那領的時候管理員直接叫

我去推推車..可是其實就是些小東西而已。然後還多了5個紙箱、包材要回收。

之前有次一口氣丟掉所有紙袋還被念:"這樣之後要裝就沒紙袋了",

後來實際要用到紙袋時離講這句話的時間大概過了一年,這中間早就又多了不知道多少的紙袋。

 

6.書

買了書就算放著沒看都有種已經吸收到裡面精華的錯覺,所以像被詛咒般架上有N年前買的到現在

還沒看的書。書的保存是個大問題,又重、不能受潮、放久了積灰塵還會有黃斑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這些問題直到最近有關注到一些減少一次性產品的網頁,才發現有個觀念以前一直沒注意到。

這些雜物後續的處理很令人困擾,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"從源頭下手,不要帶回來"不就好了XD

 

那些鍋子、杯子、購物袋、雨傘手上已經有愛用而且很多嗎?那何必再多拿一個不確定會不會用的。

沒拿覺得好像虧了,可是真正要用時自己卻又有一堆眉角,雨傘一定要好收不然懶得帶、餐具材質要挑過、

購物袋要大小適中收在包包要整齊。

衣服鞋子一定要試穿,穿在MODEL身上跟妳身上一定不一樣,網路上買得該退就退,懶得退之後也不會穿。

 

 

再來就是看到的一句話,"寧願少,但都要最好"

購物的時候不要輕易被一些便宜的劣質品吸引,覺得反正才幾10元就買回來,用個一次不好用又回到

該怎麼處理的無線迴圈裡。想想那件物品最重要的需求,如果沒有達到就不要買了,不要存著搞不好也可以

的念頭,有很大的機率買回來不會好好用它。

我想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要惜物,覺得好用的東西,雖然用久了看起來舊舊的,壞了可以修就修,

以物質汰換的速度,現在再買一個類似的恐怕也不如手上這個如此順手、順眼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那目前已經用不到的雜物該怎麼處理?

 

看過一本書叫做"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",說真的,難度很高。簡而言之就是一次家裡所有東西翻出來,

同性質的東西分類好(你才會知道重複類似的東西自己買了多少),一件件觸摸感覺它(有沒有讓你心動呀),

然後覺得不會再用的就一次通。通。丟。掉。

這中間你要通過的考驗除了體力、時間、還有心裡層面上的強烈罪惡感、別人的阻力。(媽:"這還可以用阿,

怎麼這麼浪費",通通撿回來)

 

因為我做不到,所以考慮其它方法。

 

1.拍賣--要有很久都賣不出去的心裡準備,除非你的物品很特殊、夠便宜。

2.贈送--可以在PTT地方版贈送,地區近、不用運費比較容易吸引人方便領取。特殊性質的東西可以在專版贈送,

   ex.有寵物版、文具版之類的。網路上的贈物網。

  但是有專門索取免費物拿去賣的業者,就看你想要處理掉得心態是甚麼,有人拿走就好還是希望給需要這樣物品的人,

  如果是後者就要自己過濾一下索取者。

3.捐公益團體--網路上有各種訊息,捐之前確認一下對方目前需要的項目(有時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資訊還一直留著)

   有些團體問他們也懶得回,這種我就會跳過。(就明明一直在po文,問他們需不需要卻又不回應)

   有些則會直接公告不收取的物品、及寄送的地址等清楚的資訊,像目前我有捐過光仁二手商店、花蓮五味屋、

   心怡舊衣回收等。

4.書--我莫名有種堅持,希望至少看完它再離開我家,之前看完的書是先去tazze賣、賣不掉(太多人在賣)就捐給圖書館

  圖書館也太多的話現在還有種"漂書",讓它出去跟有緣人相遇吧。

  直接回收實在有種莫名的罪惡感,好歹那是別人心血的結晶。

  除非是過期、已不合時下法規的技術性書類就直接回收,這種的圖書館也不會收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ana 的頭像
    eana

    輕。無擔。

    e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